党建领航,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谱新篇(工作实践)

王玉叶 张健

安徽省淮北市以党建引领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构建“建体制机制、强服务指导、促作用发挥”三维联动模式,形成了党建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健全体制机制

织密党建引领的行业治理网络

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针对重点行业领域,灵活推动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数量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4家行业管理部门成立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吸纳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群团组织及较大行业协会商会党员负责人为党委成员,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

建立市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三位一体”常态化沟通机制,召开联席会议,推动解决行业共性问题60余项,促成银企对接、招商引资等合作项目20余个,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出台《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试行)》,明确“拥护党的领导、信用良好、行业代表性强”等核心标准,建立“初审+复核+公示+批复”四步审核流程。对12名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进行政治审核,累计开展任前谈话30余人次,查阅申请材料50余份,严把人选政治关、素质关,确保行业协会商会的正确发展方向。

强化服务指导

打造多元发力的营商环境矩阵

选派106名党建指导员联系全市126家行业协会商会,开展“三会一课”规范指导、入会协商、问题帮办等“点对点”服务。以“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为契机,开展“进商会、入园区、访企业”行动,深入2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收集意见诉求120余项,帮助化解会员单位债务纠纷98件,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257个,推动7100余人稳岗就业。

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组织20个市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与79个市级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结对关系,同步完善实地调研、信息直报等工作机制,帮助协会商会总结经验、培树品牌。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共建立行业协会商会联系点46个,指导培树全国“四好”商会3家、省级“四好”商会10家,创新打造“党建+金融”、“党建+双拥”、“党建+乡村振兴”等一批党建品牌,持续提升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围绕优化行业协会商会营商环境,推动36家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友好联盟,常态化开展“党建益企直通车”、“企业家接待日”、“护航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十行千亿万企”等暖心行动,通过“实地走访+政策宣讲+问题排查+诉求反馈+跟踪督查”,做好“首问制服务”。去年以来,指导27家行业协会商会与14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会员企业融资8.3亿元,惠及企业120余家。

促进作用发挥

奏响经济社会的二元协奏乐章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搭建政企沟通、银企对接、产学研合作“三大平台”。依托全市商会组建招商工作团,2024年以来,共引荐项目57个,协议总投资329亿元,银邦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整治,3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整改超标收费项目42项,减轻120余家会员单位经费负担170万元。市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委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引导会员企业诚信经营,淮北市福建商会等8家单位获评省级“诚信示范商会”。

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开展“党建+公益”行动,组织捐款捐物4600余万元,“助学圆梦”计划资助困难学生180名,参与消费帮扶采购农产品5000余万元。常态化开展人民调解、助残帮扶等慈善活动,提供公益法律咨询、调解案件、解决群众诉求等服务,充分彰显行业协会商会的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均为安徽省淮北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