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动西藏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部长访谈)

——访西藏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自治区党委“两新”工委书记仲崇东

西藏自治区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尤为重要。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促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西藏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自治区党委“两新”工委书记仲崇东。

问: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近年来在新兴领域党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快递行业党建中探索“党员先锋岗”等创新模式。请问,西藏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动行业治理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

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管总抓面作用,以“管行业也要管党建”为抓手,一是突出抓“双强”,一手抓强党建,一手抓强发展。二是突出抓“双融”,推动“党的建设+生产经营”双向融合发展,推行党组织和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三是突出抓“双推”,精准推进“两个覆盖”和“两支队伍”建设。四是突出抓“双促”,促进党组织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五是突出抓“双先”,坚持“服务先行、关爱先行”,在各层级、各领域创新构建利益协调工作机制,畅通诉求反映和问题发现渠道,加强矛盾源头化解和争端前瞻解决。完善并落实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权益维护、住房保障、入学就医等方面的措施,以党建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六是突出抓“双培”,持续开展“最美”系列评选,培养培树先进典型党组织和党员,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行业治理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问:西藏面临高海拔、地广人稀、多民族聚居等现实问题,基层治理难度大。请问,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西藏坚持突出固本强基,抓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一是用好党领导下的各级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五级党组织链条”和“一统六联”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地方性法规《西藏自治区城乡治理促进条例》,将固边兴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作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重点,努力创造“中国之治”西藏经验。二是践行自治区“三个三”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村(社区)一线矛盾纠纷防范化解能力,常态化深度摸排矛盾风险,及时处置重大风险隐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三是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促治理,招聘和选任3000余名社区工作者,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2人。开展了清理“滥挂牌”等专项行动,5500多个村(社区)外部标识挂牌不超过6块。25个县(市、区)已经完成村(社区)准入事项和证明事项目录编制工作,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

问:西藏在培养本土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方面有哪些创新机制?

答:我们以“实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领域党务工作者等社会工作基本力量培养工程”为主要抓手,一是建立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意见》、《西藏自治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标准,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本土化高校培养体制,西藏民族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融入藏语教学、西藏文化、社会特点等内容,建成在藏实践教学基地7个,共招收和培养本专业本科生575人,专业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37人,在读41人。三是建立能力提升培训机制,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围绕加强社会工作打磨开发10个教学专题、8个案例教学,每年举办相关培训3期以上。在自治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中,增加社会工作者职业工种,借助援藏省市资源,选派西藏社会工作人才赴内地学习,并邀请专家进藏培训指导,持续提升能力水平,为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报记者 范晓翌)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