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嘉”治理品牌实现群众诉求有效回应(工作实践)

祝旭虹 万梦娴

浙江省嘉兴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应用场景,着力打造“睦邻嘉”基层治理品牌,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托小区“睦邻议事亭”,延伸搭建“睦邻瞭望哨”、“睦邻帮帮团”、“睦邻回音壁”载体,实现群众诉求处置有效闭环,推动社区建设成为“治理精准有序、服务暖心有感、邻里和睦有爱”的幸福家园。全市已形成以6000余名社区工作者、6400余名网格员为主体,4.4万名新兴领域党员、96.88万名活跃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睦邻瞭望哨”归集群众意见。拓宽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在小区设立“睦邻瞭望哨”,发挥网格员、楼栋长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日常走访联系中收集居民反映的意见建议、预警预报风险。发挥“瞭望哨”作用,在前端感知群众诉求,研判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归类群众意见,建立问题型、需求型、建议型意见清单,分层分类处置。2024年以来,收集群众意见1万余条,化解风险隐患7600余起,让居民的“痛点”成为社区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在末端感应社会态势,预警预报需要关注的风险隐患,及时防范潜在的风险,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睦邻议事亭”发挥群众智慧。整合小区公共休闲空间,按照“听民声、聚民智、议民事、解民忧”理念,建设“睦邻议事亭”。完善服务机制,优化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互动机制”,发挥网格长、网格员、居民小组长主体作用,根据问题型意见清单,组织召开议事会协商调处。注重成果转化,对需小区决策或实施的事项,推动小区相关主体落实;对需社区决策或实施的事项,及时启动民主决策程序抓好落实;对社区无法解决的事项,实行分层分级协调机制,全力解决堵点卡点。2024年以来,全市建成小区“睦邻议事亭”1800余个,累计开展议事协商活动8000余次,协商解决问题5000余个,涌现出“五和众议”、“天宁评谈”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议事协商品牌。

“睦邻帮帮团”汇聚群众力量。完善志愿服务站点布局,因地制宜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中设置志愿服务空间,动员党员、社会工作者、居民骨干等组建“睦邻帮帮团”,鼓励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支持和参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优势作用,强化资源力量支撑。注重供需对接,根据需求型意见清单,以“一老一小一新”等为服务重点,围绕城乡融合、邻里守望、纠纷调解、文明劝导等方面,实施“爱心教室”、“青年夜校”、“善美骑士”等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1700余个,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双向互动。坚持平急结合,有序引导专业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加入小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升小区应急处突能力。平湖市针对高龄独居老人“就餐难”问题,发动网约配送员积极加入“睦邻帮帮团”,组建“善美骑士”志愿服务队,利用外卖骑手高效配送的职业优势,开展助老送餐志愿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服务约3500人次。

“睦邻回音壁”回应群众诉求。依托小区公开栏、“睦邻议事亭”等地方,设置“睦邻回音壁”,及时公布群众意见办理结果,构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健全完善群众诉求有回应、有跟进、有结果的闭环机制,探索“线上+线下”双线工作法。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对群众诉求进行快速受理、分类处理、跟进落实。强化跟踪问效,聘请热心居民担任监督员,对办理情况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监督,让居民把“身边事”当成“自家事”,激活居民自治能力,推动群众诉求采纳并转化,2024年以来,转化率达90%以上。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嘉兴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