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话”搭平台 用共治暖民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精准服务的工作思路,通过打造“邻里话室”“议事长廊”“菊亚茶话室”等治理品牌,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制度设计”转化为居民的“情感共鸣”。

架起连心桥

民意诉求“零距离”

“在对社区工作人员道出自己的难题后,社区立即提供了帮助,让我非常感动。”站在骊山街道东大街社区“邻里话室”门口,居民王侠感动地说。东大街社区设立“邻里话室”,为居民提供“零距离”交流空间,居民王侠在这里倾诉后,社区了解到其妹因病存在认知和自我照顾能力严重受限的特殊情况,经研究,迅速将其纳入社区重点帮扶对象,积极协调相关资源改善其居住环境,同时联系专业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护理及陪伴服务。

“邻里话室”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桌上时常备着热茶和纸巾,在这里,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心的隔阂,只有把每个“关我什么事”变成“我们一起想办法”的为民理念和暖心行动。在这里,“对话”让基层治理不再是社区的“独角戏”,而是万家灯火里那份“被听见”“被接住”的踏实。

建强服务链

民生保障“有温度”

“你把杂物堆在楼道,既阻碍楼道通行,又影响楼道美观。”斜口街道骊山新家园社区居民因楼道杂物堆放发生争执,社区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联合社区“菊亚茶话室”邀请两人来到茶话室,通过耐心倾听与劝导,一位居民表示以后不会在楼道乱堆杂物,另一位居民则为自己说话态度不佳道歉,俩人最终握手言和。在这里,“对话”成为社区解决居民矛盾纠纷的有效途径,增进了居民间的邻里情。

社区以“菊亚茶话室”为纽带,一方面通过建立特殊群体动态档案,定期探访、链接资源,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居民群众身心需求,提供更为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对话”搭建起居民互动交流、民意诉求表达、社区协同治理的平台,随时收集解决邻里纠纷等微小事宜,实现民事由民管、陌邻变睦邻的良好局面。

织密共治网

基层治理“全参与”

“1号楼暖气管道裂缝漏水,得尽快解决漏水问题”“有些老年人腿脚不便,他们日常身体状况无法监测”……骊山街道疗区社区居民们在“议事长廊”中畅所欲言,共议小区治理难题。疗区社区为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创新打造“议事长廊”,定期组织辖区居民、党员、单位代表一起协商,围绕小区环境改善、设施维护、为老服务等议题共商解决方案。这条长长的走廊以前是居民们茶余饭后休息聊天的场地,如今俨然已成为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这种对话让居民们“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办”。

“议事长廊”不仅是“议事会”,更是一个集“讲、宣、征、听、议”五项服务于一体的治理平台。疗区社区依托“议事长廊”推动社区、物业、医院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实现“问题联治、服务共享”。在这里,“对话”让居民常聚廊下“疗家常”“疗心事”,实现议事活动有载体、有主题、可落地,建成居民畅聊诉求、共谋发展、参与治理的新平台。

(本报通讯员 余恩亚)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