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掌握新就业群体缺什么、想什么、要什么,江苏省镇江市以“党建凝‘新’、共建新功”行动为统领,聚焦“五个一”全方位畅通新就业群体的诉求建议收集办理渠道,让新就业群体说话有人听、困惑有人解、难事有人办。
一条热线解决“新”诉求
“暖‘新’热线太好用了,遇事打电话就能解决。”货车司机赵师傅拨打12345暖“新”热线,顺利解决禁区通行证办理问题。
如何更好地畅通新就业群体问题诉求反馈渠道?一直是镇江市相关部门工作和思考的重点。经广泛考察研究,镇江市创新开通了新就业群体12345暖“新”热线。从网信、司法、人社等职能部门选拔9名暖“新”专员,在线即时答复问题、收集意见建议。热线还建立了“简单问题在线答复、复杂问题工单解决、疑难问题会商推进”分类处置机制,自开通以来,累计受理问题诉求750余个,派发暖“新”工单570余个,按时办结率100%,满意率超99%,得到新就业群体的好评。
“我们还定期研判高频共性诉求,推动市县两级实施了76个暖‘新’服务项目,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镇江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场恳谈聊出“新”里话
“我一直挺遗憾没能接受高等教育。很多像我这样的快递员特别希望有机会提高自己,请问有什么渠道?”在镇江市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暖“新”恳谈会上,新就业群体代表坦诚交流,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现场予以回应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镇江市通过定期开展上门走访、召集座谈会议、举办联建活动等方式,与新就业群体构建通畅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掌握化解新就业群体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双向奔赴”。2024年,累计召开各类新就业群体座谈会90余场,覆盖1100余人,帮助解决子女上学、受伤维权、技能提升等问题诉求250余个,500余名新就业群体主动认领志愿服务岗位,通过“随手拍”等方式上报解决安全隐患。
一次体验感知“新”冷暖
“太累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镇江市京口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工作人员感慨道,他们跟随4名网约配送员穿梭在大街小巷,切身体会到了新就业群体工作的不易,也找准了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2024年11月,镇江市开展了新就业群体同“新”同行体验式调研,全市120余名社会工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干部,跟人跟车体验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的酸甜苦辣,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形成调研手记100余份,收集整理意见诉求80余条。
“我们想通过近距离、沉浸式体验,了解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现状。”镇江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同“新”同行体验式调研为镇江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助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关爱措施。
一方驿站汇聚“新”期盼
“在‘司机之家’不仅可以低价吃饭、免费看书休息,还可以直接反映问题建议。”在镇江市润州区金桥大道的“惠龙易通司机之家”,来自扬州的货车司机王师傅说,“之前,我向‘司机之家’负责人表示希望增加洗浴服务,没想到很快就有了,让我们心里暖洋洋的。”
近期,镇江市聚焦合理布点、功能优化、设施更新,累计投入资金120余万元,拓展450余家“红色加油站”“暖‘新’加油吧”“司机之家”等功能,并积极探索增加意见征集、“微心愿”墙功能,在提供休憩歇脚、便捷充电、延时优惠供餐等暖“新”服务同时,为新就业群体打造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新渠道。
一个链条畅通“新”声音
“有些小区不让进,有些老小区楼太难找了。”镇江美团三茅宫站的网约配送员向党组织反映烦恼。对此,镇江市外卖配送行业党委坚持“一地一议”,逐一攻坚,通过提供免费换乘低速电瓶车、手推车,统一制作和张贴“楼栋指示牌”等方式,有效解决了45个小区“门难进”“楼难找”问题,助力网约配送员跑出“新速度”。
为做好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镇江市完善“新就业群体—新就业群体党员—企业党组织或流动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的诉求收集办理“全链条”服务机制,建立健全诉求直报点和重点联系制度,截至目前,已收集解决吃饭难、车检难、停车难等问题520余项。“有困难找党员、有问题找支部”成为普遍共识。下一步,镇江市将继续加强探索,以“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让新就业群体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
(本报通讯员 徐振宸)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