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少数”,用好评价机制(大家谈)

刘鑫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建立带头人评价机制,采取科学设置评价标准、抓实抓细评价过程、用好用活评价结果、以改促干提升质效等方式,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头雁”队伍整体建强。

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围绕政治素质和工作作风、抓班子建设能力、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引领企业健康发展、协调各类资源力量情况等5方面设置评价内容,细化评价标准。明确上级党组织总评、职工满意度测评、党支部自评等3类权重,力争客观反映经验成绩和问题,确保全面掌握党组织带头人履职尽责情况。

抓实抓细评价过程。坚持日常评价与年终述职相结合,日常推行一线收集反馈模式,每季度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上门了解情况,注重以现场情况、工作成果、职工群众评价为主,与年终述职情况互相印证、互为补充,形成评价闭环,引导带头人把精力用在日常。年终邀请上级党组织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等参加述职评议,以现场提问、加问追问等方式,点评成绩、指出问题,让党组织书记在系统化评价中增压力、强动力、提能力。

用好用活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与党务工作者评先评优、党员骨干培训等挂钩,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党组织书记,由上级党组织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选派1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行业党委业务骨干进行“一对一”全年党建工作指导,以考核结果激励党组织书记扛实党建“主责”,实现从“开方抓药”向“强身健体”转变。

以改促干提升质效。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针对上级党组织点评、职工群众等反馈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针对问题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提能培训,切实提升其履职能力。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