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策宣传,帮助企业了解相应政策;组织特色招聘,分类开展求职招聘供需对接……近日,2025年全国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启动,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有需求,党委、政府搭平台。各地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在精准满足企业需求方面不断探索,从“等企业上门”转为“送服务上门”,通过召开座谈会、建立信息平台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如何更直接地听到新兴领域的呼声,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启动新兴领域常态化需求建议征集机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征集新兴领域的需求与建议,畅通新兴领域诉求反映渠道。浦东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收集到的加强对相关产业政策的了解、税务政策咨询需求等意见建议进行分类,精准对接区委金融办、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人社局等多个职能部门,形成高效纾困的闭环服务。
“从张江科学城综合党委的倾力推荐,到区委社会工作部搭建平台,再到区委金融办的‘秒回’服务,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浦东的温度与速度。我们将以更优质的产品回馈社会,履行企业责任。”上海家必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让“企业需要什么”被听见、被尊重、被落实,多地建立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直通车”,聚焦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发展难题,实现前期摸排企业诉求、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后期征求企业意见的闭环流程。
甘肃省金昌经开区党工委紧扣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设立园区新能源电池产业联盟,建立覆盖全体成员单位的新能源电池产业联盟党委,明确“宣传党的政策、联合攻关产业发展难题、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堵点、推进以商招商”等四项具体职责,把联盟党委作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键纽带,注重协调产业上下游、政府与市场的联系,收集并解决企业有关原料供应、基础配套、手续办理等困难,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建立联盟党委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项目专员随时联系项目进展情况,全覆盖收集链上企业在市场推广、用工、融资、人才引进以及项目审批、基础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和堵点难点,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和水平。
提升服务质量,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四川省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共同举办“场景创新·机会无限”——社会工作领域首批场景机会清单发布会,现场发布了市、区(市)县两级场景机会清单144个,涵盖新兴领域、基层治理、凝聚服务群众等社会工作重点领域。其中,市本级11个场景聚焦“新兴领域创新服务、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智慧赋能驱动转型、志愿服务与人才培育”等重点方向,直击企业难点、民生痛点与治理堵点。
福建省三明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三明市三元区委社会工作部和三元区徐碧街道党工委,深化党建强企行动,强化涉企部门联动互动,召开“汇企”座谈会,市区两级人社局等部门同民营企业(商会)代表围绕如何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建议、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等展开深入交流,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企业申请专利”“支持指导企业招聘产品研发技术人才和技能员工”等相关问题,持续推进政策红利精准直达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
向“新”而行,加速释放澎湃动能。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离不开各地各部门不断搭建诉求反馈平台、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从单一的群内通知,到如今实施“一对一”精细化服务,随着服务形式的不断优化,服务理念正在快速迭代升级,为民营企业服务质量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