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起来到强起来

——各地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落实落细

行业协会商会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做实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积极探索实践,通过组织强基、制度固本、实效赋能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从建起来到强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红色动能”。

组织强基,夯实行业党建基本盘

针对部分行业协会商会“小散弱”导致的党组织组建难、党员管理散等问题,各地以“全域覆盖、精准赋能”为目标,创新实施组织建设攻坚工程。

在贵州省毕节市,曾有这样一组数据:全市138家行业协会商会中,近三成因“党员不足3人”“企业规模小”等原因未建立党组织,部分已建党组织也存在“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为此,毕节市打出“组建提质组合拳”,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提升党组织覆盖率;同步实施“头雁培育工程”,两期专题培训让110名党务工作者掌握“党建入章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工作方法。“党组织建起来后,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方向更明了,凝聚力也更强了。”毕节市四川商会工作人员感叹道。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以“组织底数、党员分布、经营状况、党建需求、管理归属”五清为标准,对20家重点行业协会商会“解剖麻雀”。针对毛绒玩具行业小微企业聚集的特点,灵活运用“单建+联建”“实体+功能”“群团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在5条特色产业链上建立19个党组织,选派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驻会服务,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制度固本,织密行业运行安全网

制度建设是提升党建工作质效的关键。各地通过出台文件、制定规范等,确保行业协会商会各项工作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化建设的通知》,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完善议事规则、财务公开等制度,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推动会费标准公开透明,整改不合理收费事项。同时,搭建“政企直通车”平台,了解行业协会对于政策制定、行业标准修订的建议,推动协会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型。

青海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民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明确第一批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业务主管单位(主要行业管理部门)的通知》,明确首批195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对应业务主管单位(主要行业管理部门),推动构建“脱钩不脱管”“直登不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此举破解了脱钩后行业协会商会无人管、不会管的难题,引导协会从‘自娱自乐’转向‘服务大局’。”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实效赋能,激活行业发展动力源

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已成为行业共识。各地坚持“党建搭台、发展唱戏”,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大局、赋能发展的实际成效。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行业协会商会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色会客厅”,设置政企议事厅、法律服务中心等八大功能区,为200余家会员企业提供政策代办、人才对接、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服务中心启用以来,已促成银企对接项目15个,化解劳资纠纷20余起,被企业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党建服务站”。

浙江省温州市4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结对100余个村,建成“共富工坊”300余个,带动村集体增收。温州市还充分发挥市县重点行业协会商会牵头抓总作用,通过探索“党建入章程+监事交叉任职”模式,建立100余个“共享法庭”,助力企业防控经营风险,打造“清廉民企”标杆。

(本报记者 范晓翌)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