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家门口的幸福网”

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网格虽细,托起民生冷暖。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目标,创新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划网格、配人员、建机制、提质效”四维发力,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架起党群“连心桥”,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幸福温度。

从“千条线”到“一张网”,治理更精细。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让“千条线”拧成“一股绳”?谯城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原则,将全区划分为5361个网格单元,大到社区街道、小到楼栋单元,均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粗放模式,现在被“网格到人、责任到岗”的精细布局取代。花戏楼街道花戏楼社区居民王大姐感慨:“以前有事不知道该找谁,现在网格划分清清楚楚,家门口就有‘管家’!”

从“单兵作战”到“群雁齐飞”,服务更贴心。网格化管理,“人”是关键。谯城区整合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返乡大学生、热心居民等力量,组建起一支“一专多能”的网格队伍。他们既是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也是安全巡查员、民生服务员。居民们说:“这些‘红马甲’随叫随到,让人心里踏实!”

从“应急救火”到“长效治理”,运行更规范。如何让网格化管理“长治长效”?谯城区打出机制建设“组合拳”:制定网格员职责清单,建立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流程,确保问题“不过夜”、服务“不打烊”。过去时常出现的飞线充电、邻里纠纷等问题,如今通过网格员联动相关部门快速解决。

从“跑断腿”到“指尖办”,互动更暖心。“@网格员,我家楼道灯不亮了!”“收到,马上联系维修!”在谯城区,每个网格微信群都是24小时在线的“民生热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咨询政策,网格员实时回应、全程跟进。居住在谯陵社区的赵大爷通过微信群学会了线上缴费,连连称赞:“点几下就能缴费了,真方便!”线上线下的融合,让社区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谯城区的网格化管理实践,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更是一份写满温情的民生答卷。从“人找服务”到“服务上门”,从“问题成堆”到“事有人管”,一张“幸福网”兜住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也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图景。未来,谯城区将继续深耕网格化治理,让小网格释放大能量,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