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道地处广州老城区,辖区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花地街道注重“适宜化”环境建设,持续推广住房适老化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广州市花地街道“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花地街道社工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赋能志愿者队伍参与住房适老化改造工作,提出推行适老化改造的可行性策略,提升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质量。
听民声 问需求
针对花地街道部分居民年纪较大却不愿参与适老化改造的情况,专业社工招募志愿者进行深度调研。专业社工通过系列赋能培训,让志愿者一同参与调研的问题设计与推进工作,以便志愿者熟悉运用调研工具,更好地收集老年居民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为后续的适老化改造夯实基础。
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绘制了社区资源及服务对象分布图,根据各个社区的综合情况,明确了以传统老旧小区为适老化改造的试点和对社区的低收入、特困、独居、空巢、残疾、高龄服务对象展开走访调研的工作方案。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老年居民参与住房适老化改造的需求意愿受年龄、个人能力和社会支持度等因素影响,具体表现为:老年人能力受损程度越高,改造需求意愿度越高;老年人社会支持度越低,改造需求意愿度越高;老年人年龄越高,改造需求意愿度越高。针对此情况,专业社工联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一起锁定能力受损程度高、社会支持度低、年龄较高的老年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介入服务。
行议事 履监督
需求收集完成后,针对部分服务对象适老化改造意愿不高的情况,专业社工以参与适老化调研的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组建志愿者队伍进行议事协商,为推行适老化改造介入服务建言献策。议事协商的推行迅速得到了志愿者们的积极响应。
适老化改造系列议事会共划分了两大主题:一是建立健全花地街道老年人参与适老化改造机制,在保障困境老年人优先获得住房适老或公共楼宇改造的同时,将申请条件及申请流程透明化。二是对老年人个别化申请案例进行评估、讨论与审核,注重分析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和身边资源,让其获得适配性强的适老化改造。
确定议题后,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组织居民有序议事协商,让志愿者和居民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推广社区适老化改造知识与服务,通过“5W1H”法引导居民进行思考与分析;针对争议之处,遵循“以事为核心”原则进行辩论,综合考量双方的优势及可行性建议,进行集中投票表决,寻求协商共识。
赋行动 常复盘
议事协商结束后,专业社工公布议事协商结果、后续行动方案以及监督方案,赋能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推进。如居民在会上提出的针对申请条件及申请流程制定标准,需要有规可循、有例可依,专业社工在会后联合社区工作者、经验丰富的志愿者理清相关准则;志愿者在会上提及需要进一步做好申请者情况审核及明确其改造意愿,专业社工在会后联合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回访跟进。针对上述达成共识的行动方案,专业社工明确不同的跟进主体后,联合志愿者展开跟进行动,持续有序推进,并在下一期议事协商会上汇报进度,让志愿者明晰进度的同时获得更多参与的机会。
在行动过程中,志愿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被动执行者逐渐变为主动参与者,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逐渐显露,积极承担推进者及监理者的角色。如在适老化改造服务的推行过程中,志愿者队伍可自行策划团建、响应议事协商会商定方案并提供适老化改造志愿服务,甚至能主动分派工作,认真学习适老化知识,为适老化改造服务提供监督、验收。
联多方 聚资源
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多为退休党员,他们对社区及居民情况熟悉,在服务过程中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在与老年居民沟通时能够共情,聚焦他们的改造需求。他们参与多次适老化改造服务总结经验后,主动向社区党组织反馈花地街道社工站适老化改造服务的模式与进度,积极呼吁社区党组织发挥服务引领力,助力解开部分老年人不愿参与适老化改造的心结,稳步有序推动适老化改造服务。
有了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志愿者队伍能力逐渐增强,骨干积极发挥作用,扩展多方参与适老化改造服务,汇聚多方资源力量。
展路径 筑同心
取得上述服务经验后,花地街道社工站梳理了服务路径,将其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信息交流、咨询及授权决策。信息交流指花地街道对收集的社区问题、群众需求进行把脉,随后展开走访调研,从而有的放矢聚焦问题与需求的关键要点;咨询指花地街道社工站联合社区党组织、党员、社区居民骨干等多方力量,获得多方建议;授权决策主要运用议事协商的形式得出解决方案,随后根据议案结果,靶向联动社区居委会、多方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经过专业社工赋能志愿者参与及联动多方介入适老化改造服务后,老年人参与适老化改造需求意愿度由原来的31.11%提高至50.37%,效果显著。
与此同时,专业社工与志愿者深入挖掘并细致梳理了花地街道困难群体与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花地街道社工站充分发挥枢纽作用,积极对接广州市慈善资源。花地街道恒荔湾畔社区党委积极组织对接,广泛动员党员认领花地街道社工站梳理的17类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鼓励志愿者参与与服务对象沟通跟进、审核、监督及验收过程,并定期举办议事协商会,梳理经验、检视成效,实现服务闭环。
经验启示
专业社工通过议事协商会构建了一个由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志愿者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更明确地识别社区问题以及服务对象的共同需求。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紧密联系群众,激发党员和居民对适老化改造问题的关注,进而推动党员、群众以及社会多方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通过党群议事路径,推动社区议事协商会常态化开展,促成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专业社工、慈善公益组织、相关个人及团体等多方联动,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在宏观层面上,以党建作为治理与服务的引领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形成服务核心力,结合政府政策和具体文件要求,为适老化改造服务提供重要补充。在微观层面上,注重党员和居民志愿者潜能的开发,通过议事协商会增强党员和居民在社区事务中的认同感、参与感、获得感,促进志愿者从被动配合服务向主动提供服务转变,推动其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作者单位为广州市荔湾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