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广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

任勇

从治理的角度来看,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有效破解其中蕴含的难题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探索相应的基层治理经验,有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其中,北京市在以往“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践基础上,在党的领导下运用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接诉受理平台,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主动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有效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所遇到的新旧难题,形成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经验。2024年年底,中央社会工作部认真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召开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现场推进会,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要求在全国进一步总结推广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经验。

作为在北京已经实践的有效基层治理机制,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核心理念、基本特质和运行机制,并可在普遍性和一致性相统一的意义上抽象出可推广的治理经验与规律。然而,我国各地基层治理情况复杂多样、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工作基础各异,因此在推广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基础的实际情况,避免生搬硬套强制推进,这就需要在把握党的领导、人民立场、赋权增效及数字赋能等核心内涵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提升不同地域基层治理的效能,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因此,要注重处理好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推广中所涉及的三对关系,以此来推动基层治理新局面的实现。

首先,处理好总体安排与细化举措关系。毫无疑问,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党在基层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层实践中面临的治理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既有城乡社区治理中的日常小事,也有社会工作的痛点堵点,需要将党建引领的具体措施细化深入到基层治理内部。接诉即办改革的核心是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来引领治理改革的正确方向,落实党中央关于基层治理的各项战略部署,保证基层治理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深化基层党建共建联建,激发在职党员和党组织“双报到、双报告”等现有基层党建制度内在活力,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关键性难题,围绕协同解决群众诉求,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党组织领导下的业委会或者物管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商共治等具体机制,通过接诉即办机制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党员中真正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其次,处理好普遍规律与地方实践的关系。经过多年探索,不同地方结合自身特点已形成相应基层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需要在遵循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的一般治理规律基础上,充分考虑地方原有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最大程度实现资源整合与路径优化,鼓励地方基层治理创新。在此过程中,要根据基层实际需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和相关治理力量下放,积极整合包括网格治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在内的各种基层治理资源,在精准有效识别群众合理诉求基础上,让基层有能力、有精力主动发现并处理各种群众诉求。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据当前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特点,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的情感联系,治理过程充分贯穿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让基层群众更好成为治理问题的发起者、治理过程的参与者、治理成效的获得者和治理程序的监督者。相关部门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基层群众诉求的研判,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好合理诉求和非合理诉求的关系,针对复杂条件和不确定性提升相应的敏捷治理能力,注重源头治理与末端处置有机结合,鼓励各种创造适应当地群众需求和有效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法,尽最大可能实现基层矛盾风险前端预防化解,降低基层治理的成本。

最后,处理好数字赋能与基层减负关系。实践证明,接诉即办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最大程度发挥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数字平台的功能,通过平台对基层群众诉求数据进行分门别类地科学归集和精准匹配,以此来发现数字时代基层治理中共性问题并形成相应的高频事项加以专门应对。未来可以对数字平台进行迭代升级强化数字赋能,尤其要避免由于数据偏差而形成的算法偏见,借助数字孪生等优化闭环管理流程,力求在推动由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过程中更加精确有效,尤其是在涉及多部门复杂群众诉求时更是如此。在通过数字技术来提升基层政府效率的同时,也要避免增加基层不必要的负担,减少各种数字治理技术的滥用,尤其是防止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代表的加重基层负担新变种,并将相应内容纳入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制度建设当中,优化各种数字工具体验与使用,从源头和制度上减少不合理的下派基层事项,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高质量发展难题。

随着全国各地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全面推广,必将积极推动新时代基层治理呈现出新的发展样态。各地如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广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经验事关基层治理效能可持续提升,需要在准确把握其核心内涵基础上突出具体有效的地方治理路径,因地制宜推广避免基层治理模式的单一化和形式化,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新治理格局,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系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