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伴随着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涌现了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平台经济蓬勃发展,聚集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大量新就业群体。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积极探索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两个覆盖”质效,深化党建引领行业治理,促进各类组织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中积极作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深入实施“联新聚力”行动,从机制完善、组织覆盖、阵地建设、关爱服务、作用发挥等方面持续发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激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提升“两个覆盖”
夯实基层基础
北海市坚持从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到楼宇、商圈、园区,以点带面、抓块扩面,“整园、整楼、整街”推进党组织建设,新兴领域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党支部从成立之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60名,每增加1名党员,我都能感受到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越来越强,企业发展越来越好。”广西惠科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卢慧娟说。
北海市借鉴“科技企业孵化器”模式,在北海银河城市科技产业城、北海高新技术创业园等重点园区创新建立7个“党组织孵化器”,通过动员企业党员职工将组织关系转入孵化器联合党支部、鼓励企业招聘党员职工、园区人力资源库向企业推荐党员员工等举措,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推行在项目引进时同步开展党建工作、在项目落地时同步组建党组织、在企业发展时同步推进规范化建设“三同步”工作法。2024年,成立企业党支部15个,建立企业生产、销售、科研一线功能型党小组25个,新增党员49名。
有担当的“领头雁”就像一块吸铁石,能够将党员群众牢牢凝聚在一起,齐心干事。北海市实施“头雁领航、群雁争飞”计划,提升党组织书记把关定向能力。坚持将企业总裁、总经理等高管和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培养成党组织书记,将党组织书记培养成高管,精准培养北海银河集团副总裁等75家企业高管(出资人)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并推动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共学共商。北海市工商联商协会党委管辖的20个商会,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有11人。在律师行业,24名党支部书记由律所主任或党员合伙人担任。
北海市涌现出一批优秀党支部书记,如北海高新区海洋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包菊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北海市和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劳启琼被评为2024年广西“三八红旗手”,还有17名新兴领域党员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荣誉。
梯队培养、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得益于北海市连续多年实施发展党员“蓄水池”行动,在生产一线、重点部门、核心岗位中建立“可发展人员信息库”,将4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技术骨干、企业出资人、新生代接班人、中高层管理者、新业态劳动者等纳入重点培养对象。2024年,发展党员180余名、积极分子1000余名,900余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深化党建联建
引领企业发展提速
工业振兴的背后,是党建引领带来的源动力。北海市实施产业链党建赋能专项行动,通过建机制、强协同、优服务,助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北海市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2个,认定数量排名广西第一。
产业园区是非公有制企业聚集的地方。北海市以产业园区为重点,完善园区党工委统一领导、企业综合党委具体负责、党建工作指导站联系指导、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的工作机制。
北海市铁山港区持续探索园区党委、职能部门、乡镇党委、企业党组织“四位一体”联动模式,以党建强促产业强。坐落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的广西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是北海市高端纸业的龙头企业,位列世界造纸企业20强、中国企业500强。“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不断取得亮眼成绩,秘诀就是项目刚落地就成立了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我们深信,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公司党支部书记赵防表示。
围绕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采取“1+N+N”联建模式,构建以1家龙头企业为中心、N家同类企业和N家上下游企业为支撑的党建链,制定联建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和参建单位党组织职责清单,逐步形成以北海石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软件科技产业、以银河天成集团产业城为龙头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广西正五海洋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海洋产业、以天下秀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端服务业、以广西太阳纸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端造纸业等5个产业集群党建链,促进链上企业抱团发展,助力强产业、聚集群。
为进一步助企纾困,北海市推行“三结对”机制,实行招商责任单位与引进企业结对、要素保障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结对、征地搬迁指挥部与征拆村结对,实行“活动共办、难题共解”,有效提升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征地搬迁质效,玖龙纸业(北海)有限公司等一批重大产业链龙头项目的建设用时大幅缩短,其中,太阳纸业项目工期缩短为一年半,节省资金40亿元。高效能服务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北海市在广西营商环境评估中获得“七连冠”。
规范管理服务
释放行业发展活力
近日,北海市合浦县常乐镇象古村101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闪亮“上岗”。群众感叹:“以前没有路灯,道路漆黑一片,现在装上了这么气派的路灯,晚上遛弯方便多了!”捐赠路灯是北海市工商联商协会党委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暖心举动。
行业协会商会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会员企业。北海市聚焦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需要,着力建体系、强组织、促发展,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规范、诚信自律、扶弱济困、志愿公益等方面积极贡献,引领行业协会商会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按照“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的要求,成立民政、旅游文体、住建、律师、商协会、互联网、快递、道路运输、“小个专”(网约配送行业)等9个行业党组织,推动归口管理。出台北海市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管理办法,推行“一会一档”,对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基本信息及党建、群团等情况进行分类梳理造册,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抓实抓细。
开展“党旗领航·诚信经营”行动,实施“党支部+协会+经营户”治理模式,在礼品特产、海鲜海味等经营场所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设立“消费维权党员先锋岗”,建立“消费投诉马上办、我来办”快速处置机制,引导商户诚信经营,党员争当诚信先锋,助力旅游市场投诉大幅减少。开展互联网行业“连心聚力·红网行动”,聚集京东、365网、北海阿叔等一批互联网企业,组建“康仔农人”“赖家益”等网络大V队伍,打造“盲人节”“暖冬行动”等一批网络公益品牌,传播正能量,带动行业自治自律。“小个专”行业党委开展党员经营户“三亮”活动,培育电商主播300余名,打造“党员直播间”,党员主播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主动化解消费纠纷,发挥示范作用。
深化抓行业党建促发展,律师行业党委开展“万所联万会”活动,全市25家律师事务所与57家行业协会商会结对共建,110余名法律工作者担任村(社区)和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开展法治宣传、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北海市工商联商协会党委牵头带动2300余家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捐赠物资达9600余万元。北海市旅居者联合会党委打造“融”党建,探索党建融魂、党员融力、文化融心、健体融身、公益融情的“五融”工作法,凝聚2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共居共学、共建共享,被评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教育实践基地,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为北海文化养老、民族团结事业作出贡献。
暖新赋能
凝聚新就业群体力量
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北海市实施快递行业“红色赋能·暖蜂行动”,通过打造“珠城驿站”,开发“蜂享导图”,创建“友好场景”,为新就业群体办实事好事。
走进北海市湖南路良基雅苑“暖蜂驿站”,微波炉、饮水机、手机充电插座、应急药箱等设备一应俱全。“以前中午没有订单的时候,只能坐在电动车上玩手机,现在可以到驿站里休息,给手机充电。”常到驿站休息的网约配送员秦岛说。
北海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李建敏介绍,去年,市委“两新”工委发放了1000余份《外卖快递行业从业人员问卷》,对快递物流行业从业者诉求进行摸底。结果显示,快递员工作的辛苦指数与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对等,缺乏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为此,北海市依托各类党群服务站点和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了32个“暖蜂驿站”,为全市2600余名快递物流从业者提供免费充电、饮水就餐、如厕避雨等暖心服务。
忙完工作的北海邮政速递快递员黄世鑫在“蜂享导图”微信小程序查询附近暖“新”小店,并跟随小程序指引,来到三中路黄李记螺蛳粉店用餐并给手机充电。
据海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小程序上线前期,积极发动餐饮、理发、药店、电动车修理等商户加入暖“新”小店,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座、充电、饮水和消费折扣等服务。倡议得到众多商家的积极响应。“我们第一时间加入暖‘新’小店,为在城市辛苦奔波的‘小哥’提供各种服务和折扣优惠。”黄李记螺蛳粉三中路店店长叶婷表示,今后还会提供暖“新”专座,让暖“新”小店成为“小哥”们的暖“新”食堂。
将线下服务拓展延伸到线上,“蜂享导图”微信小程序内设站点导航、党员报到、志愿服务等功能板块,快递员、网约配送员通过导图能快速找到服务站点,实现暖“新”服务“一触即达”。目前,小程序共收录660余家暖“新”小店、50余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40余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实现服务信息“一屏即览”、流动党员“码上报到”、志愿服务“一键参与”。
2023年12月,顺丰速运“朱有敏工作组”正式挂牌,成为广西邮政快递业第一个以快递员名字命名的工作组,由获评全国“最美快递员”称号的朱有敏担任组长。顺丰速运集团合浦经营分部明珠新城速运营业点负责人何善亮说:“朱有敏工作组发挥传帮带作用,不管是小组成员还是整个网点,好评率和收派时效都在提升。”
梧州市满分骑手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北海分公司党支部书记董志威化身“食安哨兵”,定期向签约餐饮店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指导站点餐饮店规范使用食品安全封签。自2022年起,北海市积极发挥网约配送员维护食品安全的作用,累计使用食品安全封签达60万份,有效降低了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北海市积极协调建设一批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友好商圈”,深化志愿服务积分制,选聘1300余名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累计发现上报基层治理预警信息和城市管理建议2400余件。选派平台企业党员、青年团员组建8支“珠城红骑队”,新就业群体助力基层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
启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推行“联新聚力”行动,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推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促进新就业群体党员茁壮成长。
搭建园区承载平台,厚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力。园区非公有制企业集聚、新就业群体集聚、各类人才集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北海市以产业园区为主导,以产业链为依托,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育、多方联动,助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提质增效,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聚合行业优势资源,强化行业协会商会自治自律。北海市坚持“抓行业、行业抓”,通过对内联合行业协会商会主管监管部门,健全制度机制,理顺管理关系,整合资源力量,加强管理服务;对外联合各行业协会商会,强化组织建设,规范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协会商会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真情实意关心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力量。北海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关爱新就业群体,通过设立暖“新”小店、开发“蜂享导图”等系列暖“新”服务,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社会认同感,激发其创造活力,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了“双向奔赴”。
(本版内容、图片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