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精铸人才生态 激活治理引擎

宜昌市直面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中招引难、培养难、留用难问题,紧扣“进得优、留得住、有奔头”三个关键环节,全方位构建社区工作者成长体系,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让社区成为居民的安心家园。

广纳贤才,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这个‘硕士书记’,蛮顶用!”在伍家岗区伍家乡张家湾社区,居民们对社区党总支书记杜鹃赞不绝口。作为辖区第一个拥有硕士学历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今年35岁的杜鹃通过社会招聘进入社区工作已有9年时间。9年来,她凭借一心为民的热情和专业的理论知识,成功打造了社区“湾湾议事会”等治理品牌,推动解决诸多民生难题,把居民心中的问号变成了对她认可的叹号。

近年来,宜昌市全力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引进工程。出台《宜昌市社会工作人才专项引育行动计划》,将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引进范畴,以事业单位招聘方式纳入编制;把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列为急需紧缺人才,提供社区工作者等岗位。宜昌市还举办“千企百校行”高校巡回招聘“社工专场”,近两年累计引进676名相关人才。同时,指导各地探索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机制,从社区中比较有威望和热心参与治理的居民群众、小区业委会主任、志愿服务队队长、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聘优秀能人进入社区工作。

系统培育,铺设成长“快车道”

“去年从社区大讲堂‘毕业’后,我把所学经验用于全市危旧房改造首开区项目,引导居民共同出资原拆原建。”西陵区夜明珠街道英雄山社区党委书记聂芳,在2025年第一期新时代社区大讲堂上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

从学员到讲师,聂芳的蜕变得益于宜昌市社区工作者全覆盖常态化业务培训制度。据了解,宜昌市将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视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通过搭建“市级示范培训+区级全员培训+街道常态化培训”三级体系,保障每位社区工作者都能得到培训。

“培训让我思维转变,学会统筹理论与方法推进工作,我要学以致用,带动更多居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新入职的伍家岗区伍家岗街道八一路社区的社区工作者胡蝶说。

今年是宜昌市连续第4年举办市级新时代社区大讲堂,计划在每季度开展一期不同主题的市级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的能力。

暖心扶持,塑造职业“新标杆”

在猇亭区虎牙街道虎牙社区,社区“两委”成员已并肩作战了10年,社区党委书记严军许下与团队一起再奋战10年的心愿。这背后,是市委社会工作部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宜昌市定期研究落实关爱社区工作者措施,建立岗位工资与薪酬调整机制,为社区工作者缴纳“五险一金”、购买意外保险,推进工会组织建设,落实体检等福利保障,让社区工作者留得住、有奔头。

猇亭区古老背街道古老背社区的程文婷,从网格员成长为社区党委副书记,她见证了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职业体系的运行。宜昌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社区工作者年收入人均增长4000余元。下一步,宜昌市将继续完善保障机制,通过薪酬调整、鼓励学历提升、落实职业津贴等一系列举措,为社区工作者创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助力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本报通讯员 赵杰 高圣男)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