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吕厝社区面积约0.6平方公里,由13个生活小区、4栋商用楼宇和江头公园组成。社区党委下设16个党支部,其中,小区党支部11个,非公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225人。辖区商业资源多元,以小商品批发、建材家居为主业态,呈现人口密度高、商铺多、商居共融等特点。
近年来,老旧小区管理难、居民自治参与度低、居民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社区党委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幸福”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社区治理创新,以初心点亮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探索成立“好厝边”智囊团,通过顶层设计、体系构建、资源整合,实现多方参与及议题从浅层到深度的转变。聚焦居民生活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定期开展议事活动,明确各方职责、拓展议事渠道、规范议事流程,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切实提高基层民主协商的效率,形成协商共治的浓厚氛围。
搭平台、建队伍 参事“有智可依”
吕厝社区坚持近邻党建引领,通过“搭平台、建队伍”,组织动员党员、居民骨干、企业商家等多方共同参与。
搭平台。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党委发现退休党员及“双报到”党员中,知识分子多、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党员比例高,于是萌生了成立智囊团集智借力做好社区治理工作的想法。2019年,吕厝社区正式组建“好厝边”智囊团,邀请老教授、机关老党务工作者等10位老同志加入,促使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组织形式上,构建社区、网格、小区三级平台,分别组建了三级“好厝边”智囊团,上下互通、左右互动、深度互融,更好地发挥智囊参事的优势与特长,助力社区建设。
建队伍。吕厝社区充分调动“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关心公益事业、“功成名就的社会精英”关注社区发展、“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扎根第二故乡的积极性,以三类群体为中坚力量组成多种类型的“好厝边”智囊团,此后,又把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参与网格工作的在职律师、媒体记者、公司白领等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来,分别成立“红船驿站”议事团、社情民意巡访团、“名师荟萃”辅导团、“法律援助”帮帮团等5个专业团队,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强机制、明任务 参事“有规可依”
只有聚众心、集民智,才能推动社区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吕厝社区通过“强机制、明任务”推动“好厝边”智囊团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强机制。社区党委重点围绕“参与、运行、保障”三大机制,不断深化相关基础工作。制定《“好厝边”智囊团导则》,规定“好厝边”智囊团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工作职责、保障体系、考核评价等。为确保“好厝边”智囊团机制顺利推行,社区每季度召开“好厝边”智囊团座谈会,通报近期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讨论议题,组织智囊团进行调查研究;适时组织智囊团参与一些矛盾调解工作,从第三方的角度分析、评估双方需求。
明任务。社区把“好厝边”智囊团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突出“集智”“参事”“服务”三大主题,重点在助推社区治理、提供决策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丰富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与需求的匹配,每隔一段时间,社区都会对“好厝边”智囊团专业优势进行摸底分类,形成社区动态“资源清单”,网格长、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面对面收集居民诉求,形成了社区“需求清单”。社区将需求与资源精准匹配,分类派单,及时帮助居民解决各类问题,实现基层治理与社区服务的良性互动。
优服务、提效能 参事“有绩可依”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小区治理工作的目标,更是“好厝边”智囊团团队的奋斗初心。当前,智囊团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优服务、提效能”的共识成为开启邻里和谐的“金钥匙”。
优服务。“好厝边”智囊团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以初心点亮服务“最后一百米”,不断解决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景天湖小区在小区智囊团的推动下,解决了小区停车秩序维护、消防改造、缆线整治和电梯更换等问题;国宝新城小区大力开展党员“三带”行动,“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片”“一片带一区”,打造“爱家庭、爱楼道、爱邻里、爱小区、爱生活”“五爱”小区。社区不断丰富“好厝边”内涵,先后打造了“好厝边”闽南角、“好厝边”服务队、“好厝边”活动坊、“友邻积分超市”等特色品牌。“好厝边”志愿服务队成为居民服务的中坚力量,并先后组建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形成“近邻有爱、厝边守望”的良好氛围。“友邻积分超市”整合辖区爱心资源,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提效能。近年来,社区党委按照“抓党建、凝合力、谋幸福”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厝边治理,推动党建力量沉下去、治理效能提上来,聚焦“家人共治”“家事共商”“家园共建”“家风共筑”,搭建“好厝边”智囊团等议事平台,实现了社区治理再提升、深融合,逐步形成“近邻厝边、商居共融”的党建工作发展格局。
吕厝社区“好厝边”智囊团通过多年的努力,不断激活先锋力量,整合红色力量,在社区治理、为民服务中发挥作用,增强协商共治能力,“好厝边”智囊团已成为社区建言献策的渠道、凝聚人才的载体、能人奉献的平台。
(陈财根)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