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沉下去” 效能“提起来”

张国胜 浦石

为基层减负赋能,关乎基层是否有能力、有精力抓好治理服务的主责主业,是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前提基础。江苏省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系列部署要求,持续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沉,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出台24条务实举措,以“绣花”功夫逐项破题。

“轻车”明权责,“负”为基层减。从基层反映最集中的权责不一、责重权小等问题着手,“清单化”明责确权。街道(乡镇)层面,指导全市街道(乡镇)全面梳理现有工作事项,编制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社区(村)层面,编印《社区(村)“六必查”相关规范汇编》《南京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证明》制式文本,针对社区(村)开具的不合理证明,组织相关市级部门多轮共商,核减不合理证明事项56个。网格层面,严格网格服务管理事项准入,出台《城乡网格服务管理事项清单》《南京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并实施。

“壮马”沉资源,“能”向基层赋。推动机关资源下沉一线,深化开展党员“双结对、双促进”工作,组织118个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01个街道(乡镇)党(工)委挂钩结对,在130个共建项目攻坚中强化党建联建机制。坚持编制资源向一线倾斜,将市级层面精减收回的348个行政编制下沉至各街道(乡镇),侧重补充地域面积大、服务人口多、管理任务重的区域,完成首批4个试点区38个街道共132名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等事业编制人员的招录工作。做到经费优先保障基层,健全基层党组织经费投入保障及自然增长机制,设立社区党组织工作补助经费;加强社区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的拨付、管理、监督。

“畅路”建机制,“势”在基层汇。打通横向联系,市、区两级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并实质化运作,对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实行派单制,围绕基层减负赋能等方面,推动跨部门、跨领域协同攻坚。加强示范引领,建立常态化“学仙林”机制,推动“仙林经验”推陈出新,做好永宁街道青山村、扬子国投集团等基层治理实践经验的转化。建强基层队伍建设,“选育管用”一体抓实,完善社会工作专业领域教学培训机制,拓展“仙林课堂”实景化沉浸式教学模式。2024年共组织培训47期、参训5148人次。

“聚力”强联动,“人”往基层去。推动多方参与,推行街道(乡镇)“增协商、减层级”、社区(村)“增协同、减负担”,引导基层议事协商有序衔接,探索实施基层群众“四共”自治模式,提炼推广朝天宫街道“两问十规”居民、商户自治特色做法,鼓励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壮大社会协同,支持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报到并担任“流动网格员”,将“先锋指数”纳入推优推先重要依据;以“博爱之都 志愿之城”建设为契机,建立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志愿服务网络;率先启动行业协会商会“牵手‘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动35家协会与63个社区(村)签约94个支持项目,助力乡村治理。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