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基层治理单元是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组织架构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力量向基层治理单元下沉的重要内容,是精细化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举措。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部署优化基层治理单元工作以来,钟祥市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人群特点和群众利益有连接点等原则, 合理划分基层治理单元,探索出“三师兴湾”“三长理事”“三户治巷”等优化基层治理单元的有效经验,努力实现“做活小单元、实现大治理”。
精准发力 优化治理单元
先学先行办好试点。钟祥市第一时间组织全市25个乡镇(街道)、场(库)区,对《湖北省优化基层治理单元导则(试行)》进行专题学习。各地进行1~2个试点探索,在8个乡镇(街道)设立观察点,重点打造2个观摩学习点,定期开展指导督办。
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在城市社区,24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3万人,平均1个网格员要服务2300多人,管理范围过大、服务难以精细化。在农村湾组,规模不适导致小湾内部人口空心化、治理作用难发挥;大湾内部关系复杂、民生服务难兜底。针对现状,钟祥市将基层基础的重心精准定位于村(居)民小组、小区(街巷)单元,实行“小整合大优化”,逐步明晰治理规模和各功能要素。
科学合理划分单元。在城市社区,对规模过小的老旧小区、单位小区、自建住宅,通过与邻近小区拆墙并院、划片治理,整合成规模适度的治理单元。在农村社区,以村民连片居住、联系紧密的村湾或自然湾为治理单元;推动空心化严重的村民小组与其他小组组成治理单元。按照“1+2+X”组织构架(“1”即党组织、“2”即群众自治自管组织和群团组织、“X”即其他各类组织),以丘陵地区40~60户、平原地区60~150户、城区300~500户左右为标准划分单元,共优化治理单元3318个,分别建立党小组、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各2790个,其他类社会组织2492个。
联合共建 强化组织建设
延伸党组织触角。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等方式,实现党小组全覆盖,推选党员中心户,每名党员中心户包联10~15户居民,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基层单元进一步延伸。文集镇何埂村建立“1个党员中心户+10名党员+30名群众”的常态联系机制,通过科学设岗、自愿领岗、公示明岗、培训上岗、定期评岗“五步走”的方式,开展“四岗争星”活动,共有37名党员群众完成选岗定岗。村民通过致富带动岗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矛盾调处岗保证村组稳定,通过环境美化岗保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通过政策宣传岗实现热点政策传入千家万户,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同步建好群团组织。在城市社区重点聚焦“陪读妈妈”、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在农村重点聚焦“三留守”人员、新农人。摸清需求,多措并举解决问题,推动群团组织有形有效覆盖。郢中街道高庙社区妇女小组组织百余名钟祥一中“陪读妈妈”到东林服装厂高庙分厂打零工,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通过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舞蹈娱乐等活动,使其在陪读过程中安心就业、舒心生活。
精心培育社会组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构建生产生活专业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九里乡杨桥村肖家嘴湾成立“七色花”社会组织,以“组织在一线延伸,治理在一线运行,服务在一线落实”为目标,探索出“小会大开、小星大挂、小奖大评、小错大纠”的治理模式,真正把基层治理单元的“末梢”变成服务群众的“前哨”。
大力发展经济组织。开展以“组织领办、能人带动、链式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带富计划”,依托资源、资产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组织。皇庄街道皇城社区位于莫愁湖畔,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由北湖湾、马家湾,毕家湾三湾组成,三湾立足绿木资源丰富、土建工程多、农家乐富聚等优势,成立机械作业、花卉苗木、农家乐三个协会,吸纳挖掘师126人、园艺师13人、厨艺师130人,“三师”作为湾组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动员群众500余人参与共谋共建三湾,让湾组实现了“田园变菜园、农房变客房、离乡变返乡”的华丽蝶变。
夯实力量 开展便民服务
推举理事会成员,做实生活微服务。在治理单元内部,由群众推举自治组织理事会成员,履行“红色哨兵”职责,做好“小组服务六件事”,即跑腿帮办、关爱老弱病残、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纠纷、倡导文明新风、助力就业致富。做实“一哨呼叫、服务就到”机制,让理事会成员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人。皇庄街道子胥台社区聚兴街建立“三户治巷”机制,由党员中心户、居民理事户、退役军人户组成街巷理事会,开启“五巡五管”,即亦早亦晚巡一巡,管卫生;刮风下雨巡一巡,管环境;节日假期巡一巡,管治安;街巷有事巡一巡,管矛盾;自己无事巡一巡,管秩序,涌现了“小巷管家、老兵治巷、闲事妈妈”三支“哨兵”的生动事迹。
推选社会组织代表,做好公益性服务。成立社会组织,定期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清洁家园、文体娱乐、维护权益等服务,通过入户“现场办理”的方式做好公益性服务工作。郢中街道王家湾社区郊郢路三巷根据居民群众业缘、趣缘和意愿以及街巷改造需要,成立了创业者协会、工匠协会、文体健康协会、志愿者协会、街巷建设理事会五个社会组织,5位会长分别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罗管事”“福运来”“贤伉俪”“黄莫急”“和事佬”,助力三巷实现了五大变化:环境美了、道路宽了、街巷亮了、心气顺了、邻里和了。
推动帮扶力量下沉,做细民生实事服务。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动72家市直包联单位和512支各级驻村工作队下沉到治理单元,定期召开群众会、板凳会、夜谈会,对照“三张清单”,解决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2024年8月以来,全市党员干部下基层8961次,发现问题3259个,解决问题2951个。
(作者单位为湖北省钟祥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