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做好社会工作,对于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领域各类组织健康发展,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汇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日,记者走进辽宁省多地实地探访,感受该省在探寻新时代社会工作路径方法,为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筑牢基础、凝聚力量的生动实践。

瞄准“关键点”

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

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良好营商环境的形成,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7月,在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大连市委组织部、大连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链”党建联盟启动。

该党建联盟由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石化)作为“链主”单位,联合区直部门和石化企业组建而成,各党组织以优势资源牵头,联动共建、活动共办,促进党组织之间互联互动。

“面对产业园建设工期紧、设备多等困难,48个党小组守最寒冷的夜晚、赶最紧迫的工期,有力推进项目建设。”恒力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工作中的各项挑战,“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恒力石化最响亮的口号、最坚决的行动。

大连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石化“产业链”党建联盟打造成为“党建引领、产业联动、互学共促、抱团发展”的新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让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辽宁省着力推动新经济组织党建提质扩面,通过抓重点对象,聚焦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以点带面、抓块扩面,依托产业园区已经建立省级以上园区企业综合党委103个,指导推动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链主”单位组建产业链党建联盟;通过抓重点事项,组织开展党建引领新兴领域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选定沈阳、大连、鞍山、营口4地开展全省深化党建强企惠企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党员诉求收集办理机制,征集合理化建议2600多个;通过抓重点人群,加强对主要出资人、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和年轻企业家的教育引导,推动1.1万余家新经济组织实现党组织班子和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聚焦强化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功能,辽宁推动全省2.4万余家新社会组织实现“党建入章”,完成系统性归口分类,理顺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律师行业开展“服务企业直通车”等专项活动,公益调解涉法问题3400多件,办理涉企法律援助案件近8000件。

破解新就业群体党建难题,辽宁瞄准“关键点”入手。

——聚焦“谁负责”问题,推动将党建工作职责纳入全省各级网信、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三定”规定,印发任务清单,形成“部门抓推动、区域抓统筹”格局。

——聚焦党组织“怎么管”问题,组建辽宁省互联网行业党委、省快递行业党委、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省“小个专”综合党委(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分类推进互联网、网约配送、交通运输、快递行业党建工作。加强重点互联网平台企业属地党建联系指导,推动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饿了么、美团、顺丰同城等成立党组织,建立新就业群体党组织700余个,5000余名新就业群体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

——聚焦党组织“起作用”问题,出台《辽宁省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十一条措施》,提出多项帮扶慰问、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具体举措,其中包括推进新就业群体领域工会组织建设;建设、升级一批“爱心驿站”“暖新食堂”“司机之家”等服务平台(站点);强化职业培训服务,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不断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等。

随着平台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就业群体工作模式更加灵活,存在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跟踪联络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

为将流动党员更好凝聚起来,沈阳市深入开展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在全市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10座重点商务楼宇、2680个村(社区)全部设置流动党员登记报到点,通过“双找、双建、双管”(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建立流入地、流出地流动党员党支部,加强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排查,让700多名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找到“家”。

“滴!”随着智能门禁的提示音,刚刚结束送单工作的网约配送员胡云平走进大连市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海之骑”新就业群体24小时智能驿站。

“这里环境舒适,设备智能,空调、微波炉等设施一应俱全。”胡云平高兴地说,“收获这么多的关爱,我也想为社会多做些什么。”工作之余,胡云平成为“海之骑”滨城卫士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用餐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这些是新就业群体日常工作面临的几大实际问题。中山区为新就业群体打造“24小时不打烊”温馨港湾。

“海之骑”驿站融合党建中心和工会驿站的功能,不仅可以在日间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习培训、读书交流的活动场所,还为夜间工作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提供就近“歇歇脚”的便利。同时,中山区注重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移动探头”作用,在送货送餐途中,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志愿服务。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分布广泛、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诉求多样,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使其成为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沈阳,辽宁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红旗方向盘”党建品牌,鼓励平台党员司机在副驾驶位置通过设置“党员司机”标识牌“亮身份”、强服务。

“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要更加努力为乘客做好服务。”谈起“亮身份”后的变化,党员司机李泓澄觉得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做的是服务行业,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主动参加志愿服务。”

在李泓澄的带领下,他所在小队的40多名司机全部参与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正在平台司机群体中逐渐显现。

展现新作为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辽宁省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形成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辽宁省在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推动重点任务。印发《关于在全省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打造“组织有力、治理有效、服务有质、邻里有爱、平安有序”的“五有”幸福新社区。

小小物业服务牵动大民生。如何破解居民关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高效便捷服务,解决物业管理这一民生“关键小事”?

辽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分类推动“红色物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物业服务党建联建和协调共治机制。

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文苑社区负责人对记者说:“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管理网格,涉及谁的服务谁及时处理,有些工作需要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完成,例如社区积极宣传电动车充电安全知识,物业服务企业就积极解决充电桩不足的问题等。我们共同服务,形成合力。”

2023年7月,文苑社区东兴府“红色物业”党支部成立,成为社区“大党委”中的一员,社区通过建立双向式协调运行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有机融合。

不只是辽阳,辽宁各地紧盯群众大事小情,因地制宜,力求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咱村充电桩安装的问题要积极与第三方公司协调,调研排查所需用户”“充电桩的位置要再确定下”……初冬早上,寒意袭来,而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村的“村情茶社”却是暖意融融。

围坐在桌旁的“茶客”就村内筹划新能源机动车充电项目所遇问题热烈讨论着。

在“村情茶社”常客、村民张大爷眼里,“村情茶社”不仅是个放松心情的地方,更是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好去处。

“一室、一桌、一茶,有事来议议,没事来坐坐”。立足基层治理难题,大辛二村通过建立“村情茶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议事协商,把不舒心、不顺心的事谈出来,把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说出来,围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群众所思所盼,以茶为媒,干群共商难事、共解难题,在调纠纷、学法律、增感情、办实事中形成合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为做实人民建议征集,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多渠道开通人民建议征集专区,搭建人民建议征集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意见建议征集渠道,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着力建队伍

用心用情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我们社区工作者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明确,工作流程更加顺畅高效,压在肩上的无关杂事、急事明显减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居民。”2024年以来,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晖有个明显的感受。

得益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事务清单、社区悬挂标牌清单、社区证明事项清单和印章使用范围清单的同时,依托沈阳市基层治理服务管理平台,牡丹社区将居民楼、单元、住户和辖区场所等信息全部融入电子装户图,大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这是辽宁省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一个缩影。辽宁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按照“壮马、轻车、畅路、聚力”的总体要求,印发《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具体工作安排》,细化20项具体措施。集中开展清理村(社区)组织“滥挂牌”等问题“回头看”专项行动,组织全省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全员行动,对全省村(社区)“滥挂牌”问题进行全覆盖排查整治。紧密对接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推动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会同省委网信办等部门持续推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同时,辽宁省还制定《关于加强全省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辽宁省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若干措施》。与省财政厅落实2024年度全省社区工作者省级补助资金,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岗位等级和薪酬动态调整机制,提振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精气神”。

辽宁省推动各行各业资源下沉基层,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大力发展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8类队伍,涵盖文化文艺、科技、平安、应急、助残、卫生健康、法律、体育、生态环境等9类领域,由先进模范、乡土(返乡)人才、“五老”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组成N类特色志愿服务队,鼓励他们利用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

此外,辽宁省还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通知》,推动扩大社区志愿者队伍规模、提高队伍素质,建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长期稳定、服务规范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734万余人,志愿团队达3万余个,他们活跃在各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管理,辽宁还积极搭建载体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大力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工程,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记者手记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的“海之骑”驿站智能化设施一应俱全,成为新就业群体“第二个家”;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村的“村情茶社”里热气腾腾、茶香氤氲,在这里,村民们热烈讨论着急难愁盼问题;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和平新村社区工作者不再困扰于“小马拉不动大车”,告别坐在办公室的“表格员”身份,成为真正深入群众的“贴心人”……一个个微小场景,折射着党组织的关怀。

做好社会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辽宁省持续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探寻新时代社会工作路径方法,在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上持续发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