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推动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融入基层治理,组织开展“刺桐厝边·睦邻善治”行动,以“四微联动”(微心愿、微协商、微服务、微公约)为重要抓手,让居民意见建议表达更为畅通、议事协商机制更加健全、志愿服务更有活力,提升居民自治水平,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集“微心愿”,畅通渠道听民意
泉州市充分发挥社区“两委”成员、党员街巷长、楼栋长、网格员、居民代表等作用,通过入户走访、微信联系、问卷调查等形式,并定点设置“民情信箱”、开通便民服务热线、开设微信公众号“民情收集专栏”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微心愿”征集工作。梳理形成“微心愿”清单,积极对接“双报到”共建单位、志愿服务等资源,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及时回应居民关切。11月以来,全市共开展征集“微心愿”活动1500余场次,征集“微心愿”4600余条,已落实3400余条。探索推进人民建议意见征集工作,组织开展小区治理“金点子”征集活动,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努力把群众“金点子”转化为社区治理“金钥匙”。
深化“微协商”,同谋共议解民忧
泉州市出台居民小区微协商“六步工作法”指引,形成“收集诉求、确定议题、公布告知、开展协商、结果实施、监督反馈”工作闭环,实现议事协商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创新推行“小区议事日”机制,每月定期组织召开议事协商会议,由小区党组织或业主委员会召集,社区“两委”委员、小区党组织书记、业主委员会主任、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网格员、楼栋长、业主代表等参加,共同协商解决居民反映的物业服务管理等社区治理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180余个小区建立“议事日”制度,11月以来共开展小区协商1700余场次。在“党建+”邻里中心、社区服务站、网格服务点或小区便民服务场所,因地制宜设置居民议事厅、议事角、议事长廊、议事桌,确保有地议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00余个小区设立“微协商”阵地。
拓展“微服务”,邻里互助惠民生
泉州市充分发动小区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热心业主等社会力量参与,聚焦助老助幼、纠纷调解、治安巡逻、文明宣传、家政检修等居民群众期盼,因地制宜分类组建小区“睦邻”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小区志愿服务队1860余支,共3.7万余人。结合“微心愿”认领和“微协商”结果实施等,常态化组织开展护学、义剪、探访空巢老人等“小而美”志愿服务活动,互帮互助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1月以来,结合小区“环境大整治”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600余场次。探索设立志愿者积分兑换、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等激励制度,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增强志愿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制定“微公约”,树立新风润民心
泉州市充分发挥德治作用,由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牵头,组织小区党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居民代表等,围绕装修扰民、楼道占用、高空抛物、违法搭建、车辆乱停、不文明养犬等小区物业服务管理难题,共同协商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小区邻里公约、楼栋公约,并将其张贴公布在小区出入口、宣传栏、楼道口等显著位置,引导居民群众自觉执行、相互监督,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同时组织开展优秀“刺桐厝边·邻里公约”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展示一批优秀小区邻里公约和楼栋公约,树立和弘扬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全市有1400余个小区制定“邻里公约”、3100余栋楼栋制定“楼栋公约”。
(作者单位为福建省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