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对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你们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殷殷嘱托、深深期许。“老杨树宣讲汇”由长期工作生活在杨浦区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银发力量”组成,主要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人民城市理念等宣讲活动,“老杨树”们用亲身经历讲述上海这座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他们的情真意切深深打动着听众的心。
发声——讲好新时代故事
“读到总书记的回信,我非常激动。我今年93岁了,将来还要一直宣讲下去,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作贡献。”写信人之一、“老杨树宣讲汇”成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说,“我就讲自己的人生经历,让大家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老杨树”们的亲身经历是宣讲的生动注脚。在杨浦区,有300多位和黄宝妹一样,理论功底强、擅长宣讲、乐于奉献的“老杨树”们,结合亲身经历,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发生的可喜变化……
哪里有需要,“老杨树”们就把“讲台”搬到哪里。线上,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开通“杨浦老干部”直播间,“老杨树”们化身“主播”开展党史宣讲。线下,组织开展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进营区、进商区、进机关的“六进”活动,面对新兴领域从业人员、学生、机关干部、社区群众等开展宣讲。上海说唱、音乐党课、沪剧党课……宣讲团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截至目前,“老杨树宣讲汇”成员累计开展宣讲2600余场,听众累计超过28万人次。
激励——传递精神力量
“‘老杨树’除了代表杨浦的地域特征外,背后还蕴含了一种精神。”谈及“老杨树宣讲汇”名字的由来,“宣讲汇”成员、退休教授姜德福说,“‘老杨树’故事背后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象征着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扎根基层的务实精神。”
如何更好地发扬“老杨树宣讲汇”的精神?杨浦区推出“老杨树传薪火”项目,陆续组织10余名党性强、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党员干部,分别入驻9家重点互联网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党建指导员们主动适应互联网行业特点,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工作形式,激励不同类型的企业党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随着“老杨树宣讲汇”宣讲覆盖面的扩大,团队逐渐建立起“备课+点单+定制+对接+反馈”的宣讲机制,根据不同群体定制宣讲计划,持续提升传播效果。比如,面对繁忙的企业白领,“老杨树宣讲汇”利用“午间一小时”和下班后的时间,为青年人讲课;面对整日奔波但渴望成长的外卖配送员,利用下午2点-4点订单量较少的时段,就近在外卖配送员休息室开设“微党课”。
“老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团队协作,勇于突破技术难关。”青年党员王嘉楠是“老杨树宣讲汇”的忠实听众,从“老杨树”宣讲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
扎根——参与基层治理
扎根基层才能根深叶茂。杨浦区推出“老杨树乐睦邻”项目,鼓励老年人主动到社区报到,担任楼组长、业委会委员等,协助解决小区停车、加装电梯等难点问题,当好矛盾困难“调解员”;成立“老杨树”社区体育设施巡访团,组织老同志检查社区体育设施,当好设备设施“排查员”;成立“老杨树·社区教育智库”,聘请12位正能量“达人”,为社区学校、滨江人文市民学校和人文老年大学授课,当好终身学习“带教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以“老杨树宣讲汇”为领军志愿团队,创立“寻迹人民城市”杨浦城市讲述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城市发展变迁、人民生活变化等方面,持续壮大讲述志愿服务队伍、加强讲述阵地内涵建设、撬动内生力量。
此外,杨浦区还发布《“寻迹人民城市”杨浦城市讲述志愿服务参与指引》,梳理公布志愿者类别、岗位特征、报名方式、资源清单等内容,让人民城市“处处能讲、人人来讲”。目前,已有16支城市讲述志愿服务队、700余名讲述志愿者活跃在杨浦滨江沿岸、城市地标、特色街区、文博场馆等场所,争做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