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和担当,书写“平凡”与“伟大”

“我们老年人又不在乎什么造型,以前理发要跑好远,上上下下,难得跑还不便宜,现在社区每个月都组织义剪,实在开心!”大溪村社区居民李泽芳顶着清爽的发型走出了社区健身广场。

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区位于城乡结合处,存在着困难家庭多、老龄化程度高、残疾居民多等诸多难题。对此,大溪村社区积极引入志愿服务理念,大力提倡“人人都做志愿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需要帮助的居民们“同船共渡”。

在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大溪村社区被推选为“最佳志愿服务社区”。

“走,选衣服去!”

“书记,我又挑衣服来了!”随着一声不见外的吆喝,大溪村社区居民刘维走进社区一角的小屋,里面整齐悬挂着一排排衣物,品类繁多、尺码不一,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洗衣液清香。这里不是服装商店,而是大溪村社区“百姓衣橱”志愿服务项目专属场地,社区困难群众每周一上午可持社区发放的爱心卡到这里,免费带走两件衣服。

“百姓衣橱”志愿服务项目诞生于大溪村社区中的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部分居民穿衣困难,另一方面社区中“乱扔废弃衣物”行为屡见不鲜。2013年11月,“百姓衣橱”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衣物回收、登记、拣选、清洗消毒、验收入库、分类上架,以完整而严谨的流程保证衣物的质量与安全。

随着项目名气越来越大,衣物来源也越来越广,社区居民捐献的旧衣物、志愿者们到邻近社区回收的旧衣物、各大高校的军训服、服装商店的滞销产品、爱心企业的捐赠衣物……“货源”过剩,社区也积极寻找更多合适“买家”,以“网上点单、定向募捐、快递到家”的方式延伸扶贫帮困触角。重庆市区县建筑环卫工人、贵州省偏远乡村的孩子,都收到了来自“百姓衣橱”的“新衣”。截至目前,团队累计募集并发放各类衣物约17万件。

郭家沱街道“百姓依橱”志愿服务活动走进重庆市渝北区广慈养老院。

经过11年的发展,“百姓衣橱”已集助衣、助医、助行、助洁、助浴、助游、助餐“七助”服务为一体,团队因此将项目名称改为涵义更丰富的“百姓依橱”,为需要帮助的人尽可能多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有人在背后骂我晦气,但我不在乎”

2024年4月1日,郭家沱公墓一角聚集着上百位社区居民,他们手持黄白菊花,前来缅怀祭奠遗体捐献志愿者。大溪村社区的首位遗体捐献者、倡导者吴文界介绍说:“这样的悼念活动已经开展10年了。”

2009年的清明,吴文界参加了重庆龙台山陵园的一场遗体捐献志愿者纪念活动,看到墓碑上数十位志愿者的名字,听到他们的家属讲述心路历程,吴文界既有震撼,又有感动。从此,她逢人就宣传:“遗体捐献不仅文明环保,还能为儿女减负担、为社会作贡献!”但是周围人顾虑重重,“有人在背后骂我晦气,但我不在乎,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吴文界笑呵呵地回忆道。

吴文界数年如一日、抓紧一切机会宣传遗体捐献,她还成立“吴孃孃志愿服务队”,不仅做遗体捐献的志愿宣传员,还积极为辖区的独居和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郭家沱街道得知此事,邀请她到街道、社区演讲宣传。目前,郭家沱街道已有500多人签订无偿遗体捐献协议书, 57人完成遗体捐献,他们用行动向人们展示对生命的另一种爱。

“老伙计,我来搭把手”

大溪村社区建成12支志愿服务队,其中“志愿者占总人口比例过半,年过知命的志愿者占比同样过半”,积极实施“银龄互助”志愿服务关爱行动,许多社区老年居民既接受志愿者的服务,也愿意作为志愿者为其他“老伙计”提供志愿服务。

“我就希望能有一件合身的衣服。”大溪村社区居民葛怀明说。他身患小儿麻痹症,自小行动不便,需要依靠双拐,身材体型异于常人。大溪村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帮他形成一个“志愿服务订单”,并派单给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谌登秀随即主动接单:“这个问题好解决,社区帮我买些毛线,我反正退休在家,也喜欢织些衣服,帮他织一件就是,平时社区的志愿者也来帮我修门锁做防水,我也应该做点什么。”15天后,一件崭新的“高级定制”毛衣就诞生了。“喜欢,喜欢得很!”葛怀明穿着毛衣对着镜子笑得合不拢嘴。

志愿者来源于群众,志愿服务回馈于群众。大溪村社区深耕志愿服务这片沃土,和居民、志愿者们共同描绘属于大溪村的温馨记忆,书写新时代一个又一个暖心故事。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