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志愿者:一路向西,一直走到山川着绿

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红歌快闪活动。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弘扬先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24年7月中旬开始,铿锵有力的誓词在黑龙江哈尔滨、新疆阿勒泰、福建福州、山东济南……在祖国大地东西南北各处响起,各地新招募的4.3万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陆续出征,他们将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西部基层的火热实践。

时光的轮盘转回到2003年8月31日,北京中华世纪坛。不变的誓言、同样的昂扬,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

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提出。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一批批新人接过前人手中的接力棒,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将这个艰苦却回味悠长的计划坚持下来:21批,超过54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向祖国的西部和基层地区进行志愿服务。

历州县,遍山川,见人民

2024年7月26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一场特殊的电商直播开始了。从手机屏幕上看,主播正激情讲解,但现实中,镜头前却并没有人。原来,这位“主播”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开发的虚拟数字人模型,可以根据音频生成直播带货视频。师生们为海原县打造电商直播基地、打开特色产品新销路添上了科技的“翅膀”。

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海原县,了解到当地缺少专业的电商主播,面临“有特色,没销路”的窘境。中国科大陈恩红教授团队立刻提出科技帮扶的想法:利用团队研究成果,帮助当地建立虚拟数字人主播,助力乡村振兴。在团队成员、支教团志愿者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偏远的小城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的成果。

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还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或利用工作之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带头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帮困、文明创建、对口援助等工作,真正做到来一个、好一片,服务一年、影响长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谭磊带领当地职工创建28家养殖合作社,带动两千多名群众脱贫致富;四川阿坝州的何志耸引进创建全州第一个社会教育培训品牌;重庆彭水县的李函凌在当地创建特色农业公司,帮扶100多户贫困家庭。

基层是最生动的课堂,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实际生活中熟悉基层,读懂中国。2021年以来,团中央将在岗西部计划志愿者全员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实践育人工程,西部计划引导青年通过西部基层实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格、升华志愿情怀;作为就业促进工程,西部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就业观,为他们搭建到西部基层干事创业的通道和平台;作为人才流动工程,西部计划鼓励和引导东、中部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生活,促进优秀人才的区域流动;作为乡村振兴协力工程,西部计划推动各方资源参与到乡村建设发展中。

当青春有了“重量”,梦想就不再“虚无”

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2022年7月,安家澍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民族中学,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教师。短短一年时间,两个“没想到”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和选择。

一个是“知道这里艰苦,但没想到这么苦。”缺氧和严寒带来的种种高原反应影响着他的身体,刚来时,上个二楼都要歇歇脚、喘口气,连着上两堂课,脑子就开始不自觉“宕机”,晚上还因为缺氧经常性失眠。第二是“我没想到自己如此被需要。”学校缺老师,部分班级的英语课由语文或数学老师代课,安家澍一个人要负责学校一年级四个班级的英语教学。过去选择职业时,安家澍想要大城市里的高薪岗位。现在的他,却想到一个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去。“这种价值感,让我终生难忘。”

“当你把祖国、人民的命运与自己、与家庭的命运联系到一起时,为国也是为家。”我国海军首位女舰长韦慧晓曾于2005年参加西部计划,到西藏林芝支教一年。回忆起这段经历,韦慧晓动情地说。

西部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的子项目。2012年,6.8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报名西部计划。2024年,这个数字超过30万。到如今,每年8.3万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奋斗在一线。

2024年7月23日,山东省202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送行仪式在济南举办,志愿者们“打卡”出征。

许多个故事背后,是无数人遍布山川的足迹、擦干又滴落的汗水,当青春之火落在西部的广袤大地,一场“可以燎原”的山乡巨变就再难阻挡。

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我是青海人,大学毕业时听说西藏招聘‘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就过来看一看,这一看,就留这里了!”2003年7月,“80后”谈海玉放弃留在家乡青海的工作机会,主动来到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西藏那曲,成为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那曲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科工作。20多年来,她治愈的急慢性传染病患者超过8000人。“因为被需要,就此选择在这里扎根。”

西部计划志愿者同样发挥着桥梁作用、乘数效应。很多志愿者亲身体会西部的风土人情,吸引着恋人、爱人、亲人、友人全新认识西部、奔赴西部,成为民族之间、地区之间深度互动交流的助推器。200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李进,扎根边疆,娶妻生子,他还将大学毕业后的弟弟、表弟带到新疆基层一线就业,实现了一人留疆、全家进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0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西藏服务期间组建了民族团结家庭。

“一次西部行,一生西部情。”在他们看来,选择服务西部,是一种勇气;选择扎根西部,更是一种热爱。一如主题歌《到西部去》中唱的:“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路在脚下,心是火炬,建功立业大志不移。”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