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指出,“希望你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十年间,现任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齐大山分公司生产技术室公路管理业务主管的郭明义和“郭明义爱心团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手擎“雷锋精神”的火炬,爱岗敬业、扶弱帮困、助人为乐、服务社会,用一件件平凡小事、一次次温暖善举,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选择做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郭明义说,“岗位没有贵贱之分,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为人民服务,我始终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人生坐标,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2009年,郭明义发起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目前全国各地已建立1400余支分队,240多万名志愿者加入其中。越来越多的人心怀大爱,如荧荧星光聚集到“郭明义爱心团队”中。
在鞍钢集团有限公司鞍钢股份能源管控中心汽机作业区内,辽宁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作业区作业长刘加纯经常和同事们分享相关专业技能。像这样的培训场景已成常态。“要发挥表率作用,争当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爱企如家、乐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职工。”刘加纯说。
“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十年来,鞍钢集团党委以组建郭明义敬业奉献团队的方式,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活动与岗位相结合,组织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雷锋,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临近中午,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友好街道永安社区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公益餐厅里飘出浓浓香味。
“一个人的饭最难做了,以前我都是早上做一顿饭,从早吃到晚。现在好了,饺子、面条、包子每天不重样,帮我解决了大难题。”老人们赞不绝口的公益餐厅离不开“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努力。
据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由“郭明义爱心团队”运营的公益餐厅主要面向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低保户以及困难家庭的老人,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同时,还为老年人解决灯泡更换、下水道堵塞等生活问题。
“这些老人就跟我们的家人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愿意跟着郭明义学雷锋,跟着爱心团队为社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公益餐厅志愿者谷晓华表示。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鞍钢集团职工许平鑫先后40多次组织志愿者深入山区,帮助留守儿童继续求学;北京市燃气公司员工王小军牵头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首都“献血哥”王小军分队,带动100多人无偿献血;国网鞍山供电公司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加盟“郭明义爱心团队”公益餐厅,为孤寡和行动不便老人做饭、送餐……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鞭策、鼓舞着“郭明义爱心团队”,为志愿者们指明了前行方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郭明义爱心团队”的身影。
倾心助力乡村振兴
“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郭明义对如何发挥团队力量、帮助更多困难群众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他和团队发起爱心奉献活动,通过对困难户逐一入户走访,发动爱心团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探索出一条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
看着家里刚出生不久的小羊羔,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万寿街道黄土梁子村的村民邢树魁笑得合不拢嘴。邢树魁因被料石砸断双腿导致残疾,儿子又患有精神疾病,生活比较困难。“郭明义爱心团队”得知情况后,为他们送去了10只羊羔,还帮忙翻建了房屋。“生活一天天变好了,孩子的病情也开始好转。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好事喜事也能来到我们家里。”邢树魁说。
辽宁、四川、云南、甘肃、宁夏……“郭明义爱心团队”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高度和深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的偏远农村,为社会积极贡献力量。
“爱心无止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决不能让困难蒙住群众的双眼、压弯群众的腰杆。”郭明义表示,爱心团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做下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