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辰区:“运河桨声”响河畔 五心服务助发展

天津市北辰区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探索打造“运河桨声”五心志愿服务品牌,持续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辰宣·明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老干部宣传团、青年宣讲团、理论宣讲轻骑兵……北辰区组建特色宣讲队伍,走到了田间地头,走入了街头巷尾、生产车间,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天穆镇,“青春亮相新时代”理论宣讲团持续开展以“我心向党·致敬百年”为主题的“五进六讲”系列宣讲活动,真正把红色教育送到群众心坎上。双口镇中河头村则积极深挖文旅潜力,复原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西北乡农民支部旧址,筹建北辰革命斗争纪念馆,今年已接待党员群众3万余人次,成为接受红色教育的网红打卡地。

在新媒体阵地,社区“微党校”、农村大喇叭、线上“云课堂”等方式持续发力,通过微理论、微党课、微故事等方式,努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

“辰帮·暖心”持续用真情聚人心

人民建议征集箱、12345便民热线、志愿服务站点、村居网格等渠道,是北辰区相关部门了解群众实际需求的“第一哨站”。

北辰区围绕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聚焦群众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着力破解“供”“需”矛盾,持续深化“邻里守望”“马上办”“5780我去帮您”等品牌,培育打造一批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帮扶项目。

瑞景街道宝翠花都社区巩固深化“五常五送”工作法,创新推出“摆摊卖幸福+便民七坊等您来”等“党建+”项目服务,努力让居民群众生活在幸福里。团区委依托“志愿汇”平台,在26个社区、5个村开展“社区青春行动——寸草心”志愿服务活动82场,服务老年人群3500人次。区税务局格桑花志愿服务队15年如一日,累计为西部农村留守和困难儿童捐赠助学资金40万余元,帮助36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辰文·润心”让文明之花在运河两岸处处绽放

“书香北辰·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一直为居民所喜闻乐见。文化大讲堂、少儿绘读故事会、手作课堂等形式,努力把传统文化“种”到群众心里。在非遗文化传承、共庆传统节日等方面,“周末大舞台”“邻居节”“海棠文化节”等惠民活动也令居民的闲暇时光丰润充盈。

在此基础上,区文明办围绕“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开展“双条例”宣传月、“立家规 亮家风 传家训”“全民广场舞大赛”“新时代好少年”等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千余场次。区文旅局开展“名师走基层”全民艺术普及“送课到家”活动,举办文化艺术培训和青年夜校公益培训50余次;将“北辰农民画”“赵氏艺术剪纸”“伍瑞粽子制作技艺”等北辰非遗文化与“网络中国节”系列主题活动深度融合,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辰贤·励心”让学习先进蔚然成风

从专题座谈到事迹报告,首届“天津楷模”林则银和郭志龙等人已然成为北辰区内居民了解学习的先进对象。

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北辰区各镇街充分发挥3300余名模范群体典型引领作用,开展“身边好人谈雷锋精神”座谈报告会2600余场,推动先进典型引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全域覆盖。通过多样的宣传方式,令先进人物融入日常、火在平常。

此外,区委宣传部在“文明北辰”公众号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开设“文明实践会客厅”,优秀志愿者、“五老”宣讲员、师生代表“云交流”展示雷锋精神,在“微北辰”开设“雷锋精神代代传”专栏,播发“雷锋故事”290期,使雷锋精神成为历久弥新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

“辰法·安心”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整体提升

“拉家常”说事、“聚合力”办事、“强监督”评事,群众切身的小纠纷、小诉求、小困难、小心愿便得以消化解决。

北辰区聚力打造平安志愿服务品牌,多层次、多领域加大全民普法和为民维权服务力度,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群众议事厅”“周五矛调日”等做法受到广泛好评。区检察院深入开展防范治理校园欺凌专项行动,推进相关志愿服务活动28场次。青光人民法庭探索推出“深融入、精解纷”工作法,搭建“法庭—便民工作站—流动法庭”立体化司法服务网络,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2023年调撤率达65.6%,2024年一季度调撤率达72.3%。

北辰区委副书记闫峰表示,通过开展“运河桨声”五心志愿服务,党员干部用实干的“桨声”,换来了人民群众满意的“掌声”,“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积极向上氛围日趋浓厚,“志愿红”已成为北辰文明新亮点、社会新风尚,成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持久动力。

(记者 郭方达)

(责编:田文昕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