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日前发布的“友好副中心”服务地图,涵盖195个“友好驿站”和75个“友好楼宇、商圈、街区、社区”等友好场景,逐步形成“友好之城”社邻生活圈。在通州区工作的户外劳动者可以“按图索骥”,在友好驿站、友好商圈等场所享受免费充电、饮水、休息、阅读、休闲等服务。
通州区以“热线+网格”治理模式为支撑,以构建“副中心有我”社会动员工作体系为契机,充分发挥区委组织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镇社区(园区)属地管理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格局,多部门形成合力,为强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前是自己顾好自己,现在是各个部门抢着服务我们。”外卖配送员小胡说,他从事外卖配送工作3年,主要配送区域是中仓街道。以前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中途连个临时落脚点都没有,“要么躲进商场,要么就近躲在屋檐下。”
小胡的无奈是其他外卖配送员的共同感受。为服务好新就业群体,通州区聚焦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等重点任务,推动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副中心治理,打造了非公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劳动者港湾等多个暖“新”站点。“此次发布的195个‘友好驿站’和75个‘友好楼宇、商圈、街区、社区’等友好场景,都是通州区具有一定规模的,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全面、更高品质的服务。”通州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州区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和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现实需要,推动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建设提质升级,这些“友好驿站”和“友好场景”都呈现在“友好副中心”服务地图上,可以为包括新就业群体在内的所有户外劳动者提供充电、饮水、休息、阅读、休闲等服务。
通州区还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各种职业培训课程,如电动车维修、快递配送技巧、客户服务技巧等,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
“在路上”变为“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路上”
小胡说,如今,中仓街道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暖“新”站点,走到哪都有歇脚的地方。“而且新地图对刚入职的人来说,很实用。”
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每天走街串巷,在融入社会治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仓街道立足快递、外卖行业特点,邀请快递员、外卖配送员成为兼职网格员,依托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发现—处置—反馈”的基层治理闭环,让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工作状态从“在路上”转变为“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路上”。
在此基础上,中仓街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快递物流从业群体服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从社区工作人员中选择7名政治素质好、党性强、作风正、工作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派驻到各快递、外卖行业担任党建指导员。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不断为新就业群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阵地、强化权益保障,解决好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职业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为重点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试点建设,通州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规范组建16个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党支部,为262家快递、外卖、网约车企业网点选派168名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两手抓。通州区还将在律师、物业服务等13个行业开展党建引领行业治理工作,通过发挥行业党组织作用、成立“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等方式,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