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通化市吹响志愿服务“集结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吉林省通化市坚持党建引领,拓宽志愿服务动员渠道,探索志愿服务联动试点,做到“有渠道、有载体、有机会”,为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开展搭建平台,全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和文化。

聚焦“有渠道”

“我是一名公司职员,以前周末和闲暇时间,总是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通化市东昌区爱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张秀梅说,一次,她无意间从新闻上了解到东昌区爱心志愿者协会连续多年免费为环卫工人和孤寡老人提供爱心午餐,被志愿者的爱心行动所感染,便在去年通过线上申请成为一名志愿者。一年来,张秀梅参加爱心助考、防汛排查等大小活动30余次,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有获得感,同时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温暖。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通化市委相关负责人在专题会上明确提出“巩固志愿服务品牌、加强部门联动、提升工作质效”的要求。“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后,我们积极申请市管党费,用于补助‘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党委新建、修整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配置必要设施等工作,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健康发展。”通化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化市积极在资金筹措、场地协调、链接培训、权益保障等方面为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其打响服务品牌、扩大服务范围,先后涌现出“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国网通化供电公司初建美志愿者服务队、通化铁路公安处三源浦派出所“金哨子”志愿服务队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全市有志愿服务组织近1600个,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聚焦“有载体”

“以前农闲时,我们这些老姐妹聚在一起就是打牌、唠嗑,一天下来坐得腰酸背痛。今天正尚丰志愿服务队把剪纸非遗传承人请到村里,组织我们学习剪窗花,正好女儿下个月结婚能用上。”集安市青石镇黄柏村村民侯振芳展示着她的“囍”字剪纸作品。侯振芳不止自己参与,还发动了十多位亲友都来参加活动。“这剪纸看着不难,但是剪好了真是不容易。”侯振芳饶有兴致地说。

“送文化下乡”是通化市按照省委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要找准创新品牌载体这个切入点”的要求,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通化市各地积极探索,做到志愿服务“有载体”。辉南县依托基层治理中心阵地积极吸纳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每月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千余件,协助解决基层群众各类问题;通化供电公司组建“三农服务小分队”,帮助解决农户用电难题1700余件、处理故障300余起、消除用电隐患400余处……现在,“志愿服务+”之花正在通化市努力生长。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等多样的暖心活动架起了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的“直通车”。

聚焦“有机会”

前不久,通化市委社会工作部对志愿者开展电话随机抽样调查,发现某在册志愿者虽然有心理咨询师证和教师资格证,但是已有半年时间没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正积极参加全省社会工作大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摸底,收集了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的‘吐槽’,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部分志愿者活跃度不高,没有积极寻找机会参加志愿服务。”通化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说,通过走访,他们发现,目前志愿服务领域存在着需求和服务内容不匹配的现象。“比如处理亲子关系、操作新款电子设备等方面的需求较多,但相对应的服务仍然偏少。”这名工作人员说。

为此,通化市委社会工作部今年将“激发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作为调研的主攻课题,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街道、社区和中心乡镇、村屯为试点,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两企三新’、行业协会商会+志愿者”等“N+志愿者”工作模式。

如今,通化县红色主题博物馆吸纳国家一级演员、主任播音员、教师等50余名红色义务讲解志愿者组建成红色义务宣讲小分队;东昌区朝阳社区社会工作者发起的“七色花田”关爱父母外出务工无人照料的儿童项目等一批试点已初见成效,志愿者在奉献服务的同时不仅能获得活动积分,还能学习专业知识、享受专业服务,试点单位志愿者服务热情持续高涨,吹响了志愿者联系服务群众的“集结号”。

(本报通讯员 杨振宇)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